1、把握重心法 (1)独词句题目——把握词意,一般情况下,词意就是文章的中心。如《责任》《宽容》《尝试》《习惯》等。 (2)偏正结构题目——重心往往在修饰成分,审题要多注意定、状、补语。如《难忘的回忆》要突出“难忘”,《美好的回忆》要突出“美好”。 2、反向切入法 有些文题,从正面入手,难见成效,就不妨变换角度,从反面入手,往往能够出奇制胜,不但入题快,而且能够写出新意。如:《一个平凡的人》就应该突出其不平凡,《一件小事》应该是“小事不小”,《静静的夜晚》最好写夜晚的“不静”。 3、超越时空法 突破文题限制,让思绪天马行空。如《在今天的课堂上》《瞬间》等,审题时,既要把握当前情况,又要以此为基点,向四外辐射,用发散思维展开内容,收放自如。
4、探究本体法 有些题目是比喻性或象征性的,如《暖流》《春风》《基石》等,审题时,要思考这些比喻的本体,找到本体,文章的立意也就明确了。
5、添加因素法 对于单词类题目,考生往往感到范围大而空,如“理想”“习惯”等,写起来往往泛泛而谈,内容容易笼统空泛,如果在审题时适当添加修饰限制成份,入题就会快速,内容范围明确,主题也会更加鲜明集中,如“我的理想”“要树立远大理想”“我的习惯”“要保持良好习惯”“要克服不良习惯”等。
6、作文立意构思要创新 一篇深邃隽永的文章必须具备高远新颖的立意。一个能够为学生计深远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,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, 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努力追求立意的“高”与“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