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——录、释、理、添、删、缩 录:凡是人名、地名、朝代、年号、官名、书名等专有名词,都可照原文抄录。此外,古今词义一致,人们熟知的词,如“山”、“火”、“车”、“问”、“逃”等,也无需翻译。 释: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;运用现代语的双音节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语。对通假字、一词多义、词类活用,用法多样的虚词等要特别注意,一定要联系上下文,选准它的确切解释。 理:调整、理顺译文的词序。 添:原文有省略的地方,应增添必要内容,使译文通顺明确。 删: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,可删去不译。 缩:文言文有些句子,为了增强气势,故意用了繁笔,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。如: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译时可凝缩为“秦有并吞天下、统一四海的雄心”。